来源:解码Decode(ID:kankeji001)

近期,蚂蚁金服传出暂时仍无法上市的消息,而据核心消息人士透露,京东旗下企业京东科技即将再度向科创板发起冲击。如果顺利,京东科技将比整改后的蚂蚁金服抢先一步,率先在科创板上市。

早在三年前,京东科技还叫京东数科,首次冲击科创板时,京东合计持股36.8%,公司估值逼近2000亿。而今,其或将成为科创板今年以来规模最大的金融科技IPO。


(资料图)

根据京东科技的对外介绍,这是京东集团旗下专注于以技术为产业服务的业务子集团,致力于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客户提供全价值链的技术性产业与解决方案。2021年1月,京东科技在原京东数科及云与AI两大技术板块上重组而成,而京东数科在2018年12月之前则有一个至今更为人熟知的名字——京东金融。彼时,京东金融宣布品牌升级为京东数科,后者为整个公司的母品牌,前者为旗下子品牌。

从京东金融到京东数科再到京东科技,这家公司十年内三次更换马甲,多次逐鹿资本市场,但每次都铩羽而归。尤其是尽管回归科技,也无法掩盖其多年来因身处灰色地带而遭受的巨大争议。

1

京东金融成诈骗重灾区

在京东,“地板闹钟”的故事广为流传。从2003年做电商起,刘强东有三四年的时间晚上睡在办公室,把老式闹钟放在耳边的地板上,每过两小时他就被闹钟震醒,上网回复客户问题。让刘强东引以为傲的是,京东客服从“一穷二白”到10年投入150亿,在宿迁、成都、扬州建立三大客服基地,被视为京东零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但如今,京东客服来电,接还是不接?这块金字招牌已经成为电信诈骗最常见的手段之一。以“京东白条、金条”为诱饵的诈骗故事屡屡被写进“电信网络系列骗局”的警示案例。

据钱江晚报报道,家住杭州临平的诸女士不久前就接到一个自称是“京东金融”客服的电话,对方告诉她。“根据银监会要求,国家贷款利率调整,之前注册过金条业务的客户需要对账户进行注销,否则影响征信”。

诸女士按对方的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下载了ZOOM视频会议软件,打开屏幕共享功能。此后,褚女士又在对方提供的“验资账户”上连续打了两笔共计20万元的资金后,骗子还在“如意积存”平台购买了价值138万元的黄金理财产品。

诸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今年6月以来,江西上饶、福建厦门、安徽定远、四川成都、重庆、湖北武汉、宁夏银川等数地,冒充“京东白条”客服的诈骗案件高发,涉及金额少则十几万,多达上百万。其中,温州反诈中心还在6月中旬发出紧急预警,当地3天连发13起京东金融客服诈骗案,平均案损金额20万元。因为涉及范围较广、金额较大,此类事件甚至被称为今年的“诈骗之王”。

值得注意的是,受骗者不只有大爷大妈,其中不乏高学历人群。因为,如今的诈骗者已经专业到能够提供京东“PLUS专属客服”证件以及中国银监会授权京东金融注销中心开展账户权限注销工作的授权书了。

骗子固然可恶,但他们如何掌握用户信息,让京东白条、金条用户成为“掌中之物”?这背后,京东科技恐怕难辞其咎。

此前,澎湃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140余件判例分析,自2014年以来,围绕“京东白条”的违法犯罪行为,从单纯的以“免费套现”为诱饵的诈骗犯罪,逐渐演变成大量剽窃京东账户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并形成一条对泄露的京东账号进行买卖的产销黑链。

早在2015年,“京东白条”就出现了“代套现”骗局。如成都郫县法院的一起判例中,被告人崔某在短短一个月之内,诱骗6名受害人,通过其“京东白条”购买了总价值3万余元的苹果手机、数码相机等商品。

崔某诱骗6受害人上当的理由很简单——帮助套现。被害人用自己的“京东白条”额度购买崔某指定物品,并寄到崔某指定地方,但崔某并不按此前承诺,将物品折抵的价款给被害人。当被害人发现上当时,崔某便将被害人联系方式拉黑。

裁判文书披露,拥有“白条”功能的京东账户,近年来遭遇大量泄露,并在黑市买卖。一个开通“白条”功能的京东账号,最高可以卖到1000元。

从“白条代套现”到“注销账户”,诈骗集团不断升级骗术,个人信息被恶意泄露的普通消费者深受其害。而置身其中的平台,是否应该在即将成为科创板新贵前,彻查自身以绝后患。

2

京东科技催收公司?

更有意思的是,在京东科技的自我介绍中,关于金融机构服务,其表示,以联结产业供应链的数智化金融云为核心,京东云已为银行、保险、基金、信托、证券公司在内的814家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了数字化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

而2020年9月,京东科技的前身京东数科曾向上交所递交招股书。从招股书来看,京东金条、白金的营收占比曾经一度超过四成。伴随京东数科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并改名为京东科技,其在表面上开始主动剥离金融业务,回归科技公司的定位,但事实上,它扮演的角色是不是金融行业的赋能者,还有待定论。

目前,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声讨京东金融暴力催收的帖子屡见不鲜。有苦主表示,自己京东金条逾期10天,一直希望与平台协商还款计划,结果,京东将其个人信息泄露给了9家催收公司,每天至少收到8个短信加电话,不堪其扰。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京东金融的投诉量有4万条之多,这其中不乏涉嫌违规催收等方面的投诉。有用户表示,自己在京东金融的借款快要逾期了,想要和平台协商延期还款事宜,结果,京东客服没等来,债务处理公司反而先来了。后者表示从京东金融处得知其有债务问题,可以提供延期两年还款的服务,同时也报出了不菲的利率。

比暴力催收更恶劣的是因此带来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被泄漏的用户信息,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如果平台在用户隐私信息管理上有漏洞,无异于给犯罪分子“递刀子”。而这其中甚至还有京东内部员工买卖用户信息的“隐蔽角落”。

有网友曾在受骗后伪装成骗子,寻找京东订单数据的贩卖者。他在知乎上表示,自己加入了一个买卖数据的QQ群,黑市卖家直接表示数据来自京东华东地区仓储内部,并以此作为“引以为荣”的卖点。

从涉嫌违规催收、信息泄露到与之相关的诈骗层出不穷,这些都是互联网平台金融化野蛮生长的“副产品”。京东科技一开始便是从电商生态中生长出来的金融平台公司,虽然公司不断谋求向科技转型,但结果差强人意。毕竟,要为金融行业做产业互联网谈何容易,而直接赚一些放贷收息的快钱虽然简单,却也要背负极大的风险。

京东科技旗下重庆京东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此前披露的业绩显示,2022年,京东盛际小贷营业总收入为8.08亿元,营收较2021年增长44.29%。

与此同时,据《中国科技投资》报道,有用户反映称,其在京东金融APP上的京东金条申请借款,选取按日计息的方式,并勾选使用15日免息券,但在还款时却需足额支付利息。随后,用户向客服进行咨询却被告知免息券需借款期限满12个月方能使用。另外,有用户反映称,通过京东金条申请借款,在提前还款时却发现其需支付的违约金与每月按期还款产生的总利息持平。

金融公司还是科技公司?从京东科技的骨相来看,即便其合并云计算等业务,也无法掩盖其追求金融业务增长的本质。只不过既然回归科技,是否也应该在用户信息泄露、数据买卖等领域做的更多、做的更好。

个人信贷业务涉及面广,不解决安全问题,危害极大。蚂蚁金服整治初见成效,京东科技理应主动整改,而不是试图搭顺风车,抢先上市,否则这种行为恐怕会埋下更大的隐患。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解码Decode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上一篇:刘俏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此时要考虑的第一性问题不是道德风险,而是激活经济运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