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后首次扭亏 光正眼科何时能改变同行“垫底”的局面?
《电鳗财经》文 杨力今年上半年,光正眼科(002524 SZ)的扣非后净利润实
2023-08-28《电鳗财经》文 / 杨力
今年上半年,光正眼科(002524.SZ)的扣非后净利润实现了扭亏。自2018年通过并购进入医药行业以来,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今年上半年的扭亏能否延续到全年?面对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该公司同行垫底的状况能否改变?
(资料图片)
上半年实现扭亏
8月24日,光正眼科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了60.08%;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前和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517万元和408万元,上年同期分别为-6368万元和-6496万元;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7万元,同比下降了88.78%。
对于营业收入实现大幅增长的原因,光正眼科表示主要系健康板块、钢结构板块的收入增加所致。同期该公司的营业成本同比增长了38.55%。
在费用方面,今年上半年,光正眼科的销售费用为8950万元,同比增长了45.1%,增长的原因是:第一,健康板块、钢结构板块收入增加,销售费用相应增加;第二,公司本年较上年同期加大广告业务宣传及人员投入所致。报告期内,该公司的管理费用为6833万元,同比增长了8.19%;同期财务费用为1957万元,同比增长了10.61%。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光正眼科的研发投入金额仅为92万元。
年报显示,光正眼科主要从事眼科医院的投资、管理业务,目前已经在上海、成都、重庆、郑州、南昌、呼和浩特、济南、青岛、无锡、义乌等10个中心城市开设了14家专业眼科医院和3家眼视光诊所。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有75.81%的收入来自医疗行业,较上年同期的70.28%增加了约5个百分点;同期有2.42%的收入来自能源行业,较上年同期的14.8%减少了约12个百分点;同期该公司有21.77%的收入来钢结构行业,较上年同期的14.93%增加了约6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光正眼科的收入正在向医疗行业靠拢,但其钢结构业务收入大增令人意外。2021年和2022年,该公司的钢结构业务收入占比保持在18%左右。光正眼科表示在半年报中披露,公司的钢结构业务致力于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钢结构建筑事业,专业从事轻钢结构、重钢结构、多高层钢结构、空间大跨度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及桥梁钢结构的建造。钢结构行业普遍采用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根据订单设计和生产各类钢结构,大部分的钢结构工程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获取。
值得注意的是,光正眼科近60%的收入来自两个项目,其中30.13%的收入来自屈光项目,27.87%的收入来自白内障项目,其他医疗业务项目的收入占比都未超过10%。
今年上半年,光正眼科的医疗行业的毛利率增加了13.11个百分点,钢结构行业的毛利率下降了1.63个百分点。按产品或项目划分,该公司的屈光项目的毛利率增加了10.9个百分点,白内障项目的毛利率增加了19.17个百分点。
业绩行业垫底 发展前景仍广阔
资料显示,光正眼科的前身为光正集团,2010年12月在深交所上市。2018年,光正集团开始业务转型,通过收购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集团51%的股权,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从能源和钢结构转到医疗行业上。2020年,光正集团完成了对新视界眼科其余49%股权的收购。
然而,通过并购带来的业务转型并未给光正眼科带来的业绩方面的提升,从2018年至2022年,该公司的扣非后净利润一直在亏损,分别为-7949万元、-2343万元、-1384万元、-7059万元和-29107万元,五年亏损超过4.8亿元。
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光正眼科有货币资金7712万元,而同期短期借款仅为2.4亿元,货币资金难以覆盖短期借款,未来存在短期流动性风险。
目前国内共有5家眼科医院在A股上市,分别是光正眼科、爱尔眼科、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和华厦眼科。光正眼科的业绩在其中垫底。
光正眼科于2018年通过并购进入医药行业外,在另外4家医院中,爱尔眼科于2009年上市,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和华厦眼科都在2022年上市。
在业绩方面,爱尔眼科2022年的主营收入达161亿元,华厦眼科和普瑞眼科分别为32.33亿元和17.26亿元,何氏眼科和光正眼科均约为10亿元,而光正眼科以7.67亿元垫底。同样,2022年爱尔眼科的净利润以25.24亿元领先,华厦眼科以5.18亿元排名第二,何氏眼科普和瑞眼科的净利润均在2000-3000万元之间,而光正眼科是唯一一家亏损的公司。
今年上半年,光正眼科的扣非后净利润扭亏如果能保持到全年,这将会是该公司近几年内首次实现盈利。
尽管与另外4家上市同行相比,光正眼科的业绩较弱。但眼科行业的发展想象空间,光正眼科等上市眼科医院始终具有较高关注度。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近视患者约6亿人,预计2025年将超过7.5亿人。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眼科患者人群基数庞大,随着技术升级带来手术安全性提升、近视防控产品供给增加和眼科市场教育的成熟,未来消费眼科业务仍将保持高增长。
本文源自:电鳗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