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原标题:强制报告无缝对接诊疗系统值得推广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江苏淮安市检察院联合当地卫健委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中,增设强制报告“红橙黄”三色预警功能。当未满14周岁女孩登记入院后,如果有妊娠怀孕情况,系统就会自动跳出红色预警,提醒接诊医生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报告,同时通过强制报告平台向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报告。

值得一再普及的是,强制报告,不是道德选择而是法定义务。在中国,当公职人员和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组织、从业人员,比如老师、医生等,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不法侵害及面临不法侵害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是他们的法定义务,如果不报告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将受到处罚。

这项被称作强制报告的制度,2020年5月由最高检等9部门正式推出,同年秋天纳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侵害案件,多发生在隐蔽的角落,唯有让这些侵害浮出水面,才能对儿童实现尽早保护。如果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每一个机构、每一个人都能及时预警、有效连接,那么这张频密的网络将让更多孩子及早远离危险。

强制报告,关键自然是报告,没有儿童侵害的线索,自然也谈不上及时有力的保护。但在现实中,当强制报告的主体要作出报告的决策,却不得不直面多重因素的影响。我们不怀疑,当老师、医生等强制报告主体在发现未成年人受侵害时也能感受到切肤之痛,也会迸发善意和责任的火花,但只“公开”站出来亮明自己报告者的身份这一点,相信就会为很多人带来心理压力,更不用提担心报告后的打击报复。

淮安在诊疗系统中增加的“一键报告”模块,解决的正是这个难题。它不仅明确了医生发现可疑线索后向谁报告、如何报告的问题,更关键之处在于,它可以如此便捷、“静悄悄”地进行,这也意味着医生的决策被与其他诸如人情等压力源进行了隔绝,至少在那个特定的场景和时间节点,制度的“强制”得到彰显和体现,医生的“报告”初心得到保护。

令人欣慰的是,在无锡宜兴、连云港等地也已试行将强制报告自动提醒程序嵌入到医院诊疗系统中,同时实现一键报告院内法务或公安机关。这也启示我们,任何制度都不是在真空中运行的,那些关键主体的顾虑都应该也必须被考虑并理顺。也许只是一个小的调整,也许只需多向前走半步,结果可能就会大不相同。

我们期望,预警嵌入诊疗系统这一个小小的改变,能让更多侵害儿童的线索浮出水面。当更多之前隐蔽的线索在医院这个关键当口被侦破、被截获,对这个系统内的医护人员来说,相信是一种莫大的自我激励——“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将激发出更大的勇气和智慧。而这种声势,对潜在的危险因素来说,也构成一种威慑。这种威慑的存在,又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我们期待淮安等地这种预警嵌入、一键报告的创新做法得到更广泛地推行。同样期待,借助信息化手段,拓展线索报告渠道,比如就有声音指出,可考虑在宾馆入住登记系统嵌入类似预警,推动强制报告制度全面落地。(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如何鉴别奶粉的真假_辨别奶粉的真假的方法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